东北电力大学思想教育科
 首页  学工论坛  学风建设  精品活动  队伍建设 
东北电力大学思想教育科

当前位置: 首页>>队伍建设>>优秀辅导员>>正文
中共东北电力大学委员会关于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东北电力大学学工在线
2014-12-28 15:53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生活的民心工程。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学习风气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新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

一、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分析研究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制订总体规划,全面部署和安排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院(系)党总支要切实承担起院(系)学生工作的领导责任,按照校党委的部署,结合本院(系)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结合起来,真正溶合到日常工作中。各党总支和行政领导要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动学风建设。要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严格教学环节管理和学生行为管理,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加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建设。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努力建设精品课程,积极探索和开展实践教育;以提高教育效果为目标,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切实发挥好主渠道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2.抓好形势政策教育。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学生思想实际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施方案》,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形势与政策教育。

      3.发挥各门课程和所有教师的育人作用。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教师是育人主体,要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发挥好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育人作用。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在各教学环节中承担起教育与管理职责。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建立师德考评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的,一律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纪律,加强教材管理,在讲台上和教材中不得散布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

三、努力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生课外培养方案,加强社会实践的内容,保证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军政训练,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继续组织好学生寒暑假期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贫困地区支教计划、青春红丝带志愿行动等活动。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培养“一实两创”特色人才结合起来,探索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保障机制,保证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在企业、部队、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2007年年底前每个院(系)要建立1-2个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2.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以培养突出“一实两创”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继承建校56年来的优良传统,建设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育大学精神,努力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等,开展特色鲜明、内容健康、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景观建设,打造高品位的“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好学生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学生活动中心的作用。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的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绝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认真做好反邪教渗透工作。禁止在学校传播宗教。

      3.积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努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着力建设一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示范网站。要建设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上网特点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和网上评论员队伍。切实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管理,严防各种错误观点和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严禁校园内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等场所成为变相网吧,杜绝校园网吧的存在。加强学生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4.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真总结我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方面的经验,针对当前形势和今后发展的需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选修课,个体咨询与群体辅导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受学生欢迎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做好新生心理测试,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构建和完善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和有效干预机制。学工部、社科系及各院系要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水平与效果。

四、努力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1.切实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相关政策与规定,不断完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措施。加强与有关银行的协调与配合,积极开展学生诚信教育,大力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等助学体系。在做好校内勤工助学工作的同时,有组织的将勤工助学工作向社会拓展。

      2.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和机制,丰富就业指导与服务内容,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专门化、专家化”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不断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在巩固原有就业领域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和校友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广泛、有效的就业网络。保证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必要条件和必要经费,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评估和奖惩机制。

      3.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要强化服务与育人意识,积极主动地协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创造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

五、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发挥党组织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要高度重视学生党组织建设工作,认真研究落实学生党组织建设的各项措施,做到年度有规划,工作有考核。建立健全组织员制度,落实人员和待遇。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严格发展程序,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学生吸引到党的队伍中来。加强入党积极分子早期培养,注重制度建设,制定培养与发展计划,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发挥学生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高度重视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生活区学生党组织建设工作。

      2.发挥共青团的作用。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学生方面的优势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落实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学生课外培养计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科技文化活动,认真做好推荐优秀共青团员入党工作。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加强团的建设作为学校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团的组织建设。校团委独立建制,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学校工作实际,确定校团委编制和级别。做好团干部的培养、锻炼和输送工作。确保团委每年的活动经费。

      3.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班级和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作用。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在各级团组织指导下,开展生动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学生干部选拔、考评机制,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培养,为学生干部创造更广阔的工作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工作水平和影响力。校团委和各分团委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学生社团选聘指导教师,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作用。培养更多的科技和社会实践类学生社团,使学生社团活动与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品味、质量和吸引力,让更多的同学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受益,努力打造品牌社团。加强学生班集体建设,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培养学生自强、自律,养成明礼守信的行为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积极探索生活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组织建设的新模式。

六、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1.明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组成、职责和要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要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全校教职员工都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完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相关制度和措施,明确职责任务,形成“三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创造深造和进修的条件,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活动。

      3.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

      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在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负有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指导学生的职责,要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及高校稳定。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工作,必须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中来。各院(系)在选聘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中,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每个班级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培养工作,要制定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规划,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要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学习政治理论、时事政策,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和支持辅导员、班主任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长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才干。

      制定促进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和发展的政策,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保障。要切实解决好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问题,根据辅导员岗位职责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要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注重考核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绩,特别是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兼职班主任在晋升专业职务时,要充分考虑其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和业绩。专任教师在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时,原则上要有担任班主任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经历。

      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要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根据工作需要,向校内管理岗位输送或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根据本人的条件和志向,也可向教学、科研岗位输送。

      完善辅导员、班主任评优奖励制度,充分肯定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贡献。

      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完善并落实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实现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规范化。创新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探索量化考核办法和工作失误责任追究办法。定期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

      要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创造必要条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逐步提高辅导员、班主任津贴。在实现辅导员工作规范化和量化考核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与教师分配机制相当的辅导员分配制度和办法。辅导员在培训、进修、攻读学位等方面享受与专任教师同样的政策和待遇。要创造条件鼓励并支持辅导员、班主任结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办法。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高校思政网